2009年4月23日星期四

WCDMA学习 信道的概念

1.信道(information channels,通信专业术语)是信号的传输媒质,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。有线信道包括明线、对称电缆、同轴电缆及光缆等。无线信道有地波传播、短波电离层反射、超短波或微波视距中继、人造卫星中继以及各种散射信道等。如果我们把信道的范围扩大,它还可以包括有关的变换装置,比如:发送设备、接收设备、馈线与天线、调制器、解调器等,我们称这种扩大的信道为广义信道,而称前者为狭义信道。
2.信道指信息传输的媒质或渠道。在电信或光通信(光也是一种电磁波)场合,信道可以分为两大类:一类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渠道,如短波信道、超短波信道、微波信道、光波信道等;另一类是电磁波的导引传播渠道。如明线信道、电缆信道、波导信道、光纤信道等。前一类信道是具有各种传播特性的自由空间,所以习惯上称为无线信道;后一类信道是具有各种传输能力的导引体,习惯上就称为有线信道。信道的作用是把携有信息的信号(电的或光的)从它的输入端传递到输出端,因此,它的最重要特征参数是信息传递能力(也叫信息通过能力)。在典型的情况(即所谓高斯信道)下,信道的信息通过能力与信道的通过频带宽度、信道的工作时间、信道的噪声功率密度(或信道中的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)有关:频带越宽,工作时间越长,信号与噪声功率比越大,则信道的通过能力越强

WCDMA学习 扰码,信道化码,导频的区别。

扰码是PN,扰码分上、下行,上行扰码区分不同的UE,下行扰码区分不同的小区
信道化码是哈德码矩阵生成正交码组,用来区分物理信道

导频携带扰码信息

WCDMA学习 扩频

UMTS和CDMA2000系统中,整个扩频(spreading)的的过程分为信道化(channlization)和加扰(screambling)两步。
也就是和信道化码(Channelization code,简写为CH)相乘和与扰码(Scrambling code,简写为SC)相乘两步。
很多文章把前者称为“扩频”,后者称为“加扰”,并将OVSF码称为“扩频码”--因为他们觉得在第一步速率已经被扩到3.84M了,实事是这样理解并不准确。

信道化码:上行 区分同一UE的数据信道和专用信道 ;下行 区分各个用户的连接链路

扰码:上行 区分用户 ;下行 区分小区 扩频因子:扩频后chip速率和扩频前信号速率的比值,直接反映了扩频增益。
【WCDMA的信道化码--OVSF码。扰码--gold码】
【CDMA的信道化码--Walsh码。扰码--PN码】
Walsh码和OVSF主要作用是使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统一到一个系统中

本质上来说Walsh码和OVSF码是一样的,就是两个标准之间为了避开对方的专利而使用的一种别称。两者生成原理是一样的,只是OVSF按行复制和取反,walsh code是按块复制和取反,生成的码组两者是一样的,只是码组的排列顺序不同。附件是以SF=4为例来说明两者的异同:两者的4个码组是一样的,只是排列顺序不同。




由于在上下行链路中对两种码字的处理方式不同,从而导致二种类型码字的作用也各不一样。

在下行链路(基站→移动台方向)上,基站向本小区发送信息时,基站首先将各种用户信息分别与各自的CH进行相乘运算,之后将信号叠加,再与扰码进行相乘运算,之后在空中接口上发射。移动台侧先做解扰,然后再解出自己的有用信息。用户信息和CH进行相乘运算时,CH就是扩频序列,通过选择CH的正交性,来区分用户信息。所以CH无论在上行还是下行链路上,它最基本的作用就是直接扩频(Spreading),所以CH就是扩频码。经过扩频后的速率都是3.84Mchip/s,再进行扰码加密过程,扰码的速率也是恒定的3.84Mchip/s。CH除了作为扩频码外,还可以作为物理信道的ID。

在UMTS中,单个用户的业务类型,可以根据需要分配多个物理信道,理论上2M速率的实现是通过同时占用多个物理信道来实现的,而用户正是通过识别不同的CH来获得物理信道的服务,所以CH是用来区分在下行链路上的多个物理信道的。空中接口资源在分配时,相当于分配给用户的就是多个CH。而这种分配是由RNC来完成的动态分配。作为扰码,移动台必须首先进行解扰,然后才能获得自己的有用信息,所以扰码的作用相当于小区的ID。对移动台来说,由于工作在相同频率,所以可以收到来自不同小区的无线信号,是一个自干扰系统,但通过扰码,移动台只需要对驻扎小区进行解码,因为有用信息只有在本小区的专用信道上发送。在下行链路上,移动台首先要区分本小区和非本小区的信号,这个区分过程就是通过解本小区扰码来实现的。所以系统中每小区对应一个扰码。需要强调的是cell、sector和BTS概念的不同。对于BTS来说,可以是全向站、三扇区或六扇区定向站等,如果基站在发射方向是全向发射,从逻辑角度来说,基站的管理是一个小区(cell),1BTS=1cell,基站分配一个扰码;如果基站在发射方向是三扇区定向发射,每个扇区(sector)就是一个小区(cell),故一个BTS需要3个扰码。所以cell的概念是OMCR上的概念,逻辑上是执行相关算法的最小单位。而sector的构成是从射频角度上讲的。在UMTS中,一个全向的BTS,可以理解为在下行链路上是全向发射,而上行方向则是3扇区定向接受的,采用3付天线,在发射方向三扇区发射相同的信号,相当于全向发射,而接受端是定向接受。对于相邻小区的扰码在分配时码字的互相关性要低,正交性要好。但从网络角度来说,如果二个基站处于同时发射,到达移动台后,由于所处位置不同,在接受来自二个小区的信号时,由于传播时延,信号的相位会有所偏差,形成干扰。也就是在同步条件下,完全正交的特性,由于传播时延而遭到破坏。
在上行链路(移动台→基站方向)上,每个移动台向基站发射自己的信息,信息由每个移动台自己处理,首先经过CH进行扩频,然后再增加各自的扰码进行加扰。对于不同用户,如果是相同的服务类型,则可以选择相同的CH,而通过扰码来加以区分。从扰码角度来看,在上行方向上是移动台(UE)的ID,对于每一个移动台,会有一个扰码来对应,不同UE之间的扰码应该是完全正交。对于高速业务,UE同样可以分配多个物理信道同时进行工作,只是现阶段不作讨论。所以在UL方向,CH的作用只是扩频。在不同方向上码字的作用归纳如下:
Down Link
Up Link
信道化码(CH)
扩频(spreading)
物理信道标识(phy channel ID)
扩频(spreading)
专用物理信道
扰码(SC)
小区标识(cell ID)
移动台标识(UE ID)
值得注意的是,码字作为空中接口的资源是按序分配的。在DL方向,CH是由RNC根据业务类型进行动态分配,对于相同业务类型则分配正交的码字;SC是在OMC上确定的,相当于GSM中频率规划,在UMTS中需要做码字规划(512个主扰码),一旦确定,则是由OMC静态管理。在UL方向,现阶段的CH是由RNC以半静态方式分配的,对于相同业务速率,CH是唯一的,规范中规定在将来可以是动态分配;SC的分配,首先要区分二个ID,一个是RNC所分配的临时识别符(UE ID),另一个是完成位置登记时由核心网分配的临时识别符(UIA)。这里的UE ID仍然是由RNC动态分配的,如果是属于同一个RNC,UE的ID是不会出现重复的,由UE ID来触发上行链路上扰码的产生,所以上行链路上的扰码是RNC根据用户的每一次RRC连接建立请求动态分配的,上行SC是针对每用户分配,而不是针对每业务类型。所谓的RNC无线资源的管理功能,就是RNC对码字的管理。
(注上述码字均为用户专用信道上的码字,非公共信道上的码字)

WCDMA学习 直接序列扩频和跳频扩频的区别

跳频扩频原理:发射端的载频由伪随机码控制,不断的,随机的改变来躲避干扰。在接收端,用与发射端相同的伪随机码控制本地载频合成器产生频率,并使之与发生端的载频同频跳变,混频后使之进入中频带内。对于干扰信号,由于不知道跳频频率系统的载频变化规律,经接收机接收后不能进入中频频带内,也就形成不了干扰。这样跳频就达到了抗干扰的目的。

直接序列扩频是用把干扰分散的方法降低干扰功率,提高解调器的输入信噪比,以达到抗干扰的目的。故可以称为是一种被动式的抗干扰方式。
跳频扩频是以躲避干扰的方式来抵抗干扰。故可认为是一种主动式的抗干扰方式。

WCDMA学习 DFL结构图

RFCM RF Control Module 射频控制模块
BTM BTS Test Module BTS告警模块
BTS Base Transceiver System 基站收发信机
LNA low noise ampilfy 低噪声放大器

2009年4月20日星期一

开心一刻 超级笑话

1、做胸透,我一同事刚一上X光机,医生就大呼小叫的召唤其他几位医生:“快来,快来,我干了二十年了,今天总算碰上一个——看,心脏是不是长右边了!”   众大夫:“还真是哎~”   这时我同事从X光机后扭过头来弱弱地问:“不能吧,咋没人跟我说过涅?”   “靠,谁让你背对着我的,给我转过来!”晕倒一片!!!
2、测听力,用一个耳机,发出不同音量和频率的声音,测试你是否听得到。我一同事怎么也听不到,医生(注:年轻女医生)不停的放大音量,可还是听不见。于是女大夫问:“你打过炮吗?”一下子满屋寂静……我同事憋的脸红脖子粗小声说:”打过,可是有什么关系吗?““哦,我是说你是不是退伍兵。”又晕倒了一片~~~
3、每年验驾驶证都得体检,是一些身穿军服的护士给检。一次一个军护摸了我肚子——肝部足有3分钟,我当时脸吓地煞白,可别是脂肪肝!一声轻笑,该女满脸堆欢摘下口罩,大眼睛水汪汪地看着我——原来是我年少时众多MM中的一个。事后一起吃了顿饭,她嫁人了,我喝多了……     
4、小学体检,另一个班的同学查肺活量,大夫让用酒精棉擦擦嘴,指的是机器的嘴,结果这同学擦了擦自己的嘴。另外是听说的,一个个矮的同学迟到站到了最后,前几个都是大个子学生,胸透时,大夫机械工作,上来一个,一拉灯,看完了,一拉灯换下一个……等轮到他,机器的高度没有换,大夫以为还是高个子,结果一关灯看见一大骷髅脑袋!吓她自己一大跳!!     5、小学有一回打青霉素晕针,倒大街上了,被送到急诊室后已经模模糊糊有意识了,当时那个女大夫用手指掐我耳朵,很痛。我当时以为是类似掐人中之类的抢救办法,就默默地承受了。结果那医生说:“这孩子不行了,这么掐都没反映……”把我妈吓得坐在地上就哭!     
6、中学毕业前体检,事前老师通知每位同学第二天用火柴盒装好自己的bianbian带到医院,有个男同学由于老师通知的时候他不在,第二天两手空空去了医院。到了肠道科,医生给了那个同学一根棉签,让他去厕所……过了将近十分钟那位同学还没从厕所出来,医生走到厕所门口问:“你好了没有啊?”只听里面那位男生用一种很痛苦的声音回答:“拉不出!”这时,只看到那位女医生翻了一下白眼大叫:“谁让你真拉呀,只要用棉签往里戳进去就可以了!靠!”
7、很久以前,偶一同学排队照X光~忽然此仁兄惊呼:“大家快来看,这人怎么胸口里面有两条钢丝一样的东西~”偶一看~差点笑晕~大家应该都知道那是两条啥“钢丝”~而后,一MM从X光室斯斯然而出,该仁兄依然不依不饶~上前问候:“大伙看见你胸里面有两条钢丝也,没事吧?”MM3秒钟后反应过来,甩手就是一耳光!  
8、初中的时候查体有一项是查色盲的,拿一个本子,每一页都是一些不同颜色的小碎片拼成的图案,不知大家是不是一样。有的是数字,有的是简单的画 。我们挨个上去看,报告给大夫自己看到了什么东西,一般都没什么大问题,毕竟从小学开始就查体么。结果有一位同学平时学习超级努力的那种,上去拿过本子扶了扶眼镜说了一句让我们全部跌倒的话   “一堆碎玻璃。”   9、我们高中有一次要化验尿液,给每个人发了个塑料杯,叫去厕所搞一点出来,我们一帮人都去了,有个哥尿完了,往出走,走到一半,骂了一句:“草,忘接了“  
10初中时候也是测听力。。。我们班的那家伙上去   
女医生说等下我说什么你听到就重复遍。。又给了他两个耳塞(测听力时用的)   
然后叫那家伙站到几米开外的地方。。
医生说:“把耳塞带上”   
那家伙就照着说。。“把耳塞带上”   
医生急了就叫到:“我说把耳塞带上你听到了吗”   
那家伙继续吼:“我说把耳塞带上你听到了吗”   
我们排队的所有人暴笑几分钟
11、高考检查身体的时候   测试听力   医生说:“苏联。”   男生回答:“初恋。”

2008年11月1日星期六

模电知识 三极管知识2

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

截止 放大 饱和
1、截止区:ube小于死区电压,即:ube<0.7v,ubc<0,ib=0,ic=iceo=0.>
2、放大区:发射结正偏,集电结反偏。即:ube>0.7V,ubc<0v,ic=bib.>

3、饱和区:发射结正偏,集电结正偏。即:ube>0.7V,ubc>0V.bib>ic.

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连接方式
放大电路在放大信号时,总有两个电极作为信号的输入端,同时也应有两个电极作为输出端。根据半导体三极管三个电极与输入、输出端子的连接方式,可归纳为三种:共发射极电路、共基极电路以及共集电极电路。

注意:所说的共XXX,都是根据三极管对交流信号的作用来说的。

1、共发射极。有电压放大,有电流放大,有功率放大,且增益都比较大。多用于多级放大电路的中间极。输入输出反向,输入阻抗小,输出阻抗高。 2、共集电极。无电压放大,有电流放大,有功率放大,多用于输入级输出级或者是缓冲级,作电压跟随器(电压增益接近1,且同相)。输入输出同相。输入阻抗高,输出阻抗低。
3、共基极。有电压放大,无电流放大,有功率放大,多用于高频或宽频电路及恒流源电路,作电流跟随器(电流增益接近1且同相)输入输出同相,输入阻抗小,输出阻抗高。

判断是那种接法很简单,除去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.另一极就是共的了。

如共发射极放大电路,输入是基极,输出是集电极,发射极就是共的了。

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,输入是基极,输出是发射极,集电极就是共的了。

如共基极放大电路,输入是发射极,输出是集电极,基极就是共的了。